发布时间:2025-09-24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各位政务打工人注意啦!今天咱来唠唠政务人员用AI工具处理涉密文件那些事儿。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必须严格按照保密法规和安全规范来,不然麻烦可就大啦!
核心要求主要有这几点:首先得用国产合规的AI平台,不能连互联网处理涉密信息;数据输入得遵循最小化原则,不能上传涉密文件啥的;操作环境要物理隔离,涉密的事儿得在独立网络和设备里搞;权限得控制好,还得管理痕迹;最后得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定期搞保密审计。下面咱详细说说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平台选择和使用范围得限制。境外的和没授权的AI工具可不能用,只能用国家保密部门认证过的国产大模型,也别从非官方渠道下载那些来源不明的AI应用。而且使用场景也得严格控制,AI只能干点儿非涉密的事儿,像整理公文格式、统计公开数据啥的,可不能用来起草涉密文件、鉴定密级、分析敏感数据这些重要环节,不然就像让小学生去干博士的活儿,不靠谱!
第二,涉密数据可不能往AI工具里输。不管是文字输入、文件上传,还是截图、复制粘贴,都不能把涉密内容导进去,哪怕只截取个片段也不行。要是处理非密但敏感的信息,像内部管理数据,得提前把关键字段删掉,比如人员身份、地理位置、没公开的统计值,不然就像把家里的隐私随便告诉别人,多危险啊!
第三,操作环境和权限管理也很重要。涉密敏感操作得在离线环境或者专用的涉密信息系统里完成,和互联网完全隔离,就像把重要宝贝放在保险箱里一样。而且给AI工具的权限得最小化,通讯录、相册、麦克风的访问权限都别给它,工作完了就赶紧把账户同步功能关掉,别让它有机会搞破坏。
第四,操作痕迹得清除,风险也得监测。每次用完AI,对话历史、浏览器缓存、临时文件都得清除干净。处理过敏感信息的设备,还得用专业擦除工具把残留数据消除。同时,得部署安全审计系统,要是发现高频次数据上传、非常规时段访问这些异常行为,它就会自动预警,就像给你的数据请了个保镖。
第五,责任机制和违规处置也得明确。单位得建立AI使用备案制度,谁操作谁对输入的内容负直接保密责任。要是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那可就惨了,行政处罚、经济损失追偿,严重的还得负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用非涉密设备处理国家秘密可是违法行为。政务人员得把保密意识刻在骨子里,不能因为技术方便就忘了安全底线,不然可就掉坑里啦!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别因为一时疏忽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大麻烦!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aishangye/140236.html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