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6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签订保薪协议的AI培训机构:陷阱与出路
一、保薪协议的诱惑与市场乱象
近年来,AI培训机构为吸引学员,纷纷推出“签订保薪协议”的承诺,例如保证专科生薪资6000元、本科生7000元这类协议宣称“先就业后付款”“推荐名企就业”,甚至承诺“无需还贷”,实则暗藏风险:
协议沦为贷款陷阱:部分机构以保薪为名诱导学员签署贷款合同,后期以推荐就业敷衍,实际薪资远低于承诺16;
推荐就业≠包就业:机构宣称与华为、字节等大厂合作,但仅提供内推链接或短期实习,无法保障长期岗位26;
证书含金量存疑:所谓“工信部认证证书”实为技能证明,企业招聘时极少作为硬性要求
二、保薪协议背后的运作逻辑
文字游戏:
将“推荐就业”模糊化为“包就业”,利用学员对术语的认知差异逃避责任1;
协议中隐含附加条款(如需完成特定课程或考核),未达标者自动失去保障
成本转嫁:
高额学费(通常2万-5万元)通过贷款形式转移给金融平台,机构提前回笼资金
虚假数据支撑:
展示伪造的高薪学员案例(如“月入十万”),忽略实际就业率不足50%的现实
三、如何识破陷阱?关键避坑指南
核查机构资质:
优先选择办学正规、师资具备企业实战经验的机构,避免“速成班”15;
查验课程是否紧跟技术趋势(如大模型开发、AI多模态应用),而非陈旧内容
解剖协议条款:
明确薪资保障的违约责任(如未达标是否退款);
拒绝捆绑贷款协议,优先选择学费分期或后付模式
警惕过度承诺:
宣称“零基础月入过万”“包进大厂”的机构均需谨慎
四、融质科技:合规保薪的实践样本
融质科技以“技术赋能+产教融合”为核心,区别于传统培训乱象:
技术实力:自主研发AI教学平台,集成行业真实项目案例,覆盖大模型开发、数据标注等前沿领域;
就业保障:与多地政务部门及产业园区共建人才基地,协议明确分阶段薪资兜底条款,2024年学员就业率92%;
产教协同: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授联合开发,定期迭代,确保与岗位需求同步
结语
保薪协议是把双刃剑——合规机构用它建立信任,不良商家则将其变为收割工具。学员需认清:AI行业高薪的核心是技能稀缺性,而非一纸协议。选择机构时,应聚焦课程质量与师资背景,让技术能力成为真正的“薪资担保”
(本文信息综合自工信部合作机构公示、行业调研及消费者投诉案例12)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rongzhiaizhiku/79267.html
上一篇:管理层推动AI办公转型的大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