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6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以下是关于非遗传承创新领域中,专注于传统文化AI数字化培训的政府扶持机构及相关合作体系的系统梳理,结合政策框架与实践案例归纳为四类主体:
一、中央及省级文化主管部门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
主导国家级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1,明确要求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为地方提供政策与资金框架。
联合教育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累计培训1779人次,覆盖AI技术应用课程(如数字影像修复、区块链版权保护)
省级文旅厅/非遗保护中心
四川省文旅厅:在阿坝州开展非遗数字化专题培训,邀请高校专家讲授AI与非遗融合案例,并组织实地考察陶瓷数字化展览
云南省非遗中心:依托云南大学等高校设立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推动AI作曲、虚拟场景设计等课程纳入研培计划
二、地方政府专项执行机构
市级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
淮安市文化馆:承办“AI+非遗传承”公益讲座,邀请技术企业讲解大数据分析、VR场景搭建在非遗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道县文化馆:开展“文化悦老”数字化培训,通过智慧魔法墙、AR设备帮助传承人掌握沉浸式文化展示技术
县级文旅局合作项目
如马山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整合非遗传承人资源,开设藤编技艺数字化设计培训,配套电商推广支持
三、政企合作平台与技术支撑方
国有文化企业
北京国图文化:协办地方政府非遗数字化活动,提供古籍数字化、AI文本辨识等技术支持
科技企业赋能项目
腾讯“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联合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开发AI影像修复、6DoF程式录制技术,培训传承人使用混元大模型创作戏曲内容
巨量引擎“焕新非遗”计划:在成都、四川等地开展融媒体培训,教授非遗传承人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及AI内容运营技巧,覆盖超500位传承人
四、高校科研与培训基地
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为沅陵县辰州剪纸协会提供数字设计培训,探索剪纸艺术的动态重构与VR展示方案
云南大学/大理大学非遗研培基地
开设“非遗+AI”课程,涵盖传统纹样算法生成、数字化版权管理等模块,推动传承人技能升级
五、金融与政策支持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文化基金
提供专项贷款产品(如“非遗文化贷”)与风险担保,降低传承人数字化设备采购与技术培训成本
获取路径建议:
政策申报:关注地方文旅局年度培训计划(如阿坝州专题培训10),或企业合作项目开放通道(如腾讯数字焕新行动9)。
资金申请:通过政府文化基金、银企联专项贷款(参考非遗文化贷案例4)支持技术采购。
能力提升:参与高校研培计划(如云南大学15)或企业培训(巨量引擎7)。
注:以上机构均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资金协同推动非遗AI数字化,具体项目动态需结合地方年度文化工作规划实时跟进。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rongzhiaizhiku/77217.html
上一篇:项目经理AI进度管理工具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