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AIGC >

短期AI体验课元陷阱

发布时间:2025-07-06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短期AI体验课的消费陷阱解析与应对策略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短期AI体验课程(如9.9元、19.9元等低价课程)成为市场热点,但其背后隐藏的消费陷阱也引发广泛争议。以下从陷阱类型、典型案例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短期AI体验课的主要陷阱类型

陷阱类型 表现形式 案例与数据支持

虚假宣传 承诺“15天掌握核心技术”“快速变现”,实际内容粗制滥造或与宣传不符。 某标价1999元的DeepSeek课程仅介绍基础功能和公开提示词样例,甚至包含错误投资信息28;李一舟AI课程被投诉内容质量差

诱导消费 以低价引流后,通过话术催促购买高价课程或增值服务(如年卡、VIP服务)。 9.9元体验课学员被推销3000元年卡,商家声称“办卡后体验课免费”7;部分课程宣称“学完保证接单”但难以兑现

退费困难 设置霸王条款、售后失联或拖延退款流程,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某AI剪辑课程退费需扣除高额手续费,最终仅退500元(原价4500元)5;38%消费者反映退费时找不到售后人员

二、典型案例分析

低价引流+内容注水

案例:某平台推出9.8元《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报告,实际内容与清华大学免费发布的版本完全一致,但已售出近2000份

手段:利用消费者对权威机构的信任,虚构课程价值。

饥饿营销+焦虑贩卖

案例:直播间频繁使用“互联网时代不会AI就是文盲”“名额有限”等话术,催促消费者非理性下单

数据:AI课程平均价格约6000元,最高索赔金额达13.9万元

预付式消费陷阱

案例:四川德阳某舞蹈机构以2.5折低价课引流,后续以“个人原因”拒绝退卡,消费者维权无门

法律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类“霸王条款”应被认定无效

三、消费者应对策略

理性选择课程

核实资质:优先选择官方认证平台(如DeepSeek官方无付费课程8),查验讲师履历及机构背景

试听验证:利用免费资源(如社交媒体教程)初步学习,避免冲动消费

保留证据

保存宣传资料、沟通记录、付款凭证等,签订正规合同并明确退费条款

主动维权

遇到虚假宣传或强制消费,可通过12315平台投诉、消费者协会调解或法律途径解决

警惕“暴富神话”

AI技术本质是辅助工具,高薪变现需结合实际技能积累,而非依赖短期培训

四、监管与行业建议

平台责任:加强课程内容审核,建立黑名单机制,完善用户评价系统

政策完善:细化行业标准,对虚假宣传、无资质培训提高处罚力度

通过多方协作,才能有效遏制AI培训领域的乱象,让消费者真正受益于技术进步而非沦为“韭菜”。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79422.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