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7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警惕!AI企业获客系统骗局的四大套路与避坑指南
骗局的第一步,往往是用“高转化”的虚假案例建立信任。行骗者会通过PS聊天记录、伪造企业授权书、甚至雇佣“托”扮演客户等方式,在官网、朋友圈或招商会上展示“某制造业企业使用系统后获客量提升300%”“某电商公司3个月签约50万订单”等“成功案例”。更隐蔽的是,他们会截取合作初期的短暂数据(如首周的测试流量),放大宣传为“长期效果”,而实际上这些数据可能来自平台自带的免费资源或临时购买的垃圾流量。
许多企业对AI技术的认知停留在“高大上”层面,行骗者便借此玩起概念游戏。他们将“AI获客系统”包装成“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算法”“全网数据抓取+情感分析”,但实际功能可能只是传统的电销外呼软件、Excel表格筛选工具,甚至是从公开黄页或行业论坛爬取的过时数据。更有甚者,系统界面刻意设计得复杂难懂,用“用户画像建模”“意图识别热力图”等专业术语掩盖核心功能的缺失。
为消除企业的犹豫,骗子会抛出“无效退款”“按结果付费”等诱人条件。例如,承诺“未达到月100条有效线索,差额部分退款”,但合同中却暗藏“有效线索”的模糊定义——可能将“填写表单未留电话”“咨询价格未成交”甚至“重复号码”都算作“有效”;或设置“需配合使用指定增值服务(如付费话术培训)”的附加条款,变相提高企业成本。更恶劣的是,部分机构在企业要求退款时,以“系统已交付”“服务已完成”为由拒绝履约,甚至玩起“失联”套路。
即使企业初期未发现异常,后续的“增值服务”才是骗局的核心盈利点。例如,系统使用1个月后提示“基础版功能受限,需升级至88000元的旗舰版才能获取高净值客户”;或声称“需购买3999元/月的数据更新包,否则现有线索将失效”;更有甚者,以“算法维护”“服务器扩容”为由,要求企业持续支付“技术服务费”。这些费用往往远超最初的系统购买成本,而所谓的“升级”不过是解锁原本就该具备的基础功能。
在“AI+获客”的赛道上,真正的技术服务商不会依赖夸大宣传,而是以数据合规性、线索转化率、客户复购率为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选择AI获客系统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承诺的效果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什么不敢公开数据来源?为什么必须绑定增值服务?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焦虑,才能避免成为骗局的“待割韭菜”。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16616.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