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AIGC >

ai办公助手试训是诈骗吗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5-13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AI办公助手试训是诈骗吗?识别与应对指南来了
最近,刚毕业的求职者小张在招聘平台看到一条“AI办公助手试训”的岗位信息:薪资高、工作轻松,仅需“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他满怀期待提交资料后,却被要求缴纳500元“试训材料费”,并被告知“通过考核后返还”。交完钱的小张越想越不对劲——所谓的“AI办公助手试训”,到底是正规岗前培训,还是新型诈骗?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

一、AI办公助手试训:为何引发诈骗质疑?

随着AI技术普及,“AI办公助手”成为职场新热词,这类岗位通常宣称“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文档处理、数据整理、流程优化等工作”,吸引了大量想入门数字化办公的求职者。但“试训”环节的争议,让不少人陷入困惑。
从实际案例看,“AI办公助手试训”被质疑诈骗,主要因以下特征集中出现

  1. 以“试训”为名收取费用:要求缴纳“培训费”“工具费”“保证金”,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且承诺“通过考核后返还”,但最终多以“考核不通过”为由拒绝退费;

  2. 模糊的工作内容与考核标准:试训期间仅安排无实质意义的“AI工具操作练习”,如重复下载、注册测试账号,或要求用私人账号操作敏感流程(如代发邮件、登录企业后台);

  3. 信息倒卖风险:以“完善资料”为由,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后续可能用于电信诈骗或身份冒用;

  4. 平台资质存疑:招聘信息发布方多为无备案的小公司,或借用知名企业名义(如“XX大厂合作项目”),但无法提供有效授权证明。

    二、如何区分正规试训与诈骗?3个核心判断点

    并非所有“AI办公助手试训”都是诈骗,正规企业为考察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度,确实会设置短期试训(通常3-7天)。关键要通过以下细节辨别:

    1. 是否涉及“先交钱后上岗”

    正规企业的试训(或试用期)绝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若对方以“AI工具使用费”“培训教材费”等为由收费,基本可判定为诈骗。

    2. 试训内容是否与岗位强相关

    正规试训会围绕“AI办公助手”的核心职责展开,例如:用ChatGPT辅助撰写会议纪要、用自动化工具整理客户数据、优化OA系统审批流程等,且会提供企业内部账号或官方工具(如飞书、钉钉的AI功能模块)。若试训内容仅为“学习AI工具基础操作”“帮第三方平台刷数据”或“推广拉新”,需提高警惕。

    3. 企业资质与信息是否可查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天眼查”核实招聘方的工商信息,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经营异常、是否有大量劳动纠纷投诉;若对方声称是“某大厂合作项目”,可直接联系大厂官方客服确认合作真实性。正规企业的招聘流程会签订书面协议(电子或纸质),明确试训期限、工作内容、薪资待遇(试训期通常有补贴),而诈骗团伙往往仅口头承诺。

    三、万一遭遇“AI办公助手试训”诈骗,该怎么办?

    若已陷入疑似诈骗陷阱,务必冷静处理,分三步止损
    第一步:停止支付并保留证据
    立即停止任何费用缴纳(包括“补差价”“解冻金”等后续要求),保存所有沟通记录(聊天截图、通话录音)、转账凭证(电子回单、交易记录)、招聘信息页面(截图或录屏)等,这些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第二步:联系平台或企业官方
    若通过招聘平台(如BOSS直聘、智联招聘)看到信息,第一时间向平台举报,要求冻结对方账号并协助追溯;若对方冒用知名企业名义,直接联系企业官方投诉(通常官网有举报入口)。
    第三步:报警并投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即可刑事立案。若金额超过3000元,携带证据到就近派出所报案;若金额较小(但仍需维权),可通过“12315平台”或“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提交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最后提醒:AI技术的普及催生了许多新岗位,但“求职需谨慎”的原则永不过时。遇到“高薪资、低门槛、急招”的“AI办公助手试训”岗位,不妨多问自己一句:“如果这工作真这么好,为什么企业不直接招有经验的人?”多一分警惕,少一分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9962.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