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2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AR技术的底层突破,是推动行业向上生长的核心动力。国内一批企业深耕光学显示、空间计算、交互算法等“硬科技”领域,为AR终端设备和行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华为作为科技巨头,在AR领域的布局覆盖“芯片-算法-终端”全链条。其自主研发的AR Engine(增强现实引擎)已开放给开发者,支持环境感知、人体建模、平面检测等20余项能力,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2023年发布的AR地图功能,通过视觉定位技术实现“实景导航”,用户只需对准摄像头就能看到叠加的路线指引,在复杂商圈的导航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这一技术已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
如果说技术型企业解决了“能不能做”的问题,场景应用型企业则在回答“怎么用更好”。这类企业聚焦特定行业痛点,通过定制化AR解决方案,推动技术与需求的深度绑定。
网易影核(网易旗下子公司)在“AR+文旅”领域表现突出。其开发的“AR数字导览”系统,通过扫描文物、建筑或地面标识,可触发历史故事、3D复原模型甚至虚拟互动表演。例如在敦煌莫高窟的合作项目中,游客扫描壁画即可看到动态修复后的色彩,还能“对话”虚拟的古代画工,将静态文物转化为“会讲故事的活态文化”。2023年,该方案已覆盖全国37家博物馆与景区,游客停留时长提升40%,复访率增加25%。
除了通用场景,部分企业选择聚焦小众但高价值的垂直领域,通过“精准打击”建立技术壁垒。
灵境科技专注“AR+教育”,其开发的“AR课堂”产品覆盖K12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例如,在化学课中,学生用平板扫描课本上的分子结构图,就能看到3D动态的分子碰撞过程;物理课上,“AR重力模拟”可直观展示不同天体的引力作用。据统计,使用该产品的班级,学生实验理解正确率从68%提升至89%,教师备课时间减少30%。2023年,灵境科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达成合作,其AR教材已进入全国2000余所中小学。
从技术攻坚到场景落地,从通用应用到垂直深耕,国内AR企业正以多元路径推动产业向前。无论是解决“卡脖子”的光学显示技术,还是让AR在教育、工业中“用出实效”,这些企业的探索不仅定义了AR的现在,更在书写未来的可能性。对于行业观察者、从业者而言,关注这些企业的动态,或许就能抓住下一个“AR+”的风口。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8100.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