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2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与传统求职诈骗相比,AI办公面试诈骗的核心特征是“技术赋能伪装”,骗子通过AI技术将诈骗流程包装得更具迷惑性。其常见套路主要分为三类:
“高仿HR”视频面试设局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正规企业的招聘信息,利用AI换脸技术生成“动态工牌+企业背景”的虚拟HR形象。面试过程中,“HR”会使用提前录制的标准化问题,甚至能根据求职者回答“智能接话”,降低警惕性。待取得信任后,便以“岗位需资质认证”“内部培训需押金”等名义要求转账。
“领导语音”紧急转账诈骗
部分诈骗团伙会先通过“海投简历”获取求职者个人信息,再利用AI语音克隆技术伪造企业领导声音。例如,求职者刚入职就接到“领导”语音电话:“我在开会,有笔紧急款项需要你帮忙垫付,稍后报销。”由于语音与真人高度相似,许多求职者因“怕丢工作”选择转账,最终钱账两空。
“AI背调”套取隐私信息
面对技术加持的诈骗手段,求职者需打破“线上面试=正规”的固有认知,通过以下细节快速辨别风险:
企业信息“查无实据”:正规企业的招聘信息会在官网、招聘平台(如BOSS直聘、智联招聘)同步更新。若对方仅通过私人社交账号联系,且无法提供企业官网链接、工商注册信息(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需高度警惕。
面试流程“反常规”:正规面试通常会明确岗位薪资、工作内容,且不会在面试阶段要求缴费。若“HR”频繁强调“名额有限”“先缴费再入职”,甚至以“行业潜规则”“内部资源”为借口施压,基本可判定为诈骗。
技术互动“漏洞明显”:AI生成的视频或语音可能存在细节瑕疵,比如眼神呆滞、口型与台词轻微错位,或语音语调过于“机械流畅”(缺乏真人的停顿、语气变化)。求职者可突然提问与岗位无关的问题(如“公司楼下的咖啡厅叫什么名字?”),观察对方是否能自然应答。
应对AI办公面试诈骗,提前防范比事后追损更重要。求职者可通过以下三步构建“安全防线”: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7395.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