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效率工具到生产力中枢: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Air2 Pro深度测评
发布时间:2025-05-11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你是否经历过重要会议后对着潦草笔记抓耳挠腮?或是出差时既要带笔记本电脑又要带纸质本的手忙脚乱?当“无纸化办公”从口号走向日常,一款能兼顾记录效率与书写体验的智能设备,正成为职场人、学生党甚至创作者的刚需。近期,科大讯飞推出的智能办公本Air2 Pro凭借“轻薄机身+全场景智能”的定位引发关注,它能否成为新一代“办公神器”?本文将从实际体验出发,为你拆解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
一、轻若无物的“移动纸栈”:外观与基础体验
在“便携性”成为智能设备核心竞争力的当下,Air2 Pro的7.8英寸柔性屏+280g重量设计堪称惊艳。对比上一代Air Pro,机身厚度从6.3mm压缩至5.8mm,单手握持时几乎感受不到重量,塞进通勤包或公文袋毫无压力。

屏幕采用类纸护眼墨水屏,无论是强光下的户外记录,还是深夜赶方案时的长时间阅读,300PPI的显示精度都能带来接近纸质书的细腻感,配合全局无频闪技术,连续使用2小时眼睛也不会酸涩。值得一提的是,Air2 Pro支持“智能光感调节”,光线变化时屏幕会自动调整对比度,这一细节对经常跨场景办公的用户尤为友好。
二、从“记录”到“处理”:重新定义智能办公的核心逻辑
如果说外观是“门面”,那么智能功能的深度才是Air2 Pro的灵魂所在。作为科大讯飞AI技术的集大成者,这款设备将“语音转写”“OCR识别”“笔记整理”三大核心能力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记录即处理”的效率跃迁。
1. 行业领先的语音转写技术
会议记录是办公场景的高频需求。Air2 Pro搭载的讯飞双麦克风阵列+行业大模型,支持边录边转、实时分词,实测在10人讨论的会议室场景下,语音转写准确率仍保持在98%以上。更惊喜的是,它能自动区分发言人,生成带“发言人1/2/3”标签的整理稿,还支持方言识别(如粤语、四川话)和英/日/韩等6种外语转写。笔者曾用它记录一场跨国视频会议,中文与英文交替的对话被精准转写并分段,会后直接导出Word文档,省去了人工整理的麻烦。
2. OCR识别:让“死文字”活起来
对于需要整理纸质资料的用户,Air2 Pro的智能OCR识别堪称“救星”。通过摄像头扫描纸质文件或屏幕内容,文字可快速提取并转为可编辑文本,支持PDF/Word/图片等多种格式导出。测试中,笔者扫描了一份手写会议纪要(字迹较潦草),OCR识别准确率仍达95%,还能自动修正断句错误。它支持“公式识别”,理科生或工程师记录推导过程时,复杂的数学公式也能被精准提取,这一功能在同类产品中并不常见。
3. 手写笔记:还原真实书写的“第二大脑”
尽管电子笔记普及,但“手写”仍是多数人最习惯的记录方式。Air2 Pro配备的4096级压感手写笔,笔尖采用仿纸材质,书写时能清晰感知“沙沙”的摩擦感,配合0.1秒超低延迟,几乎与纸质本无异。更关键的是,它支持“手写转文本”功能——潦草的手写内容可一键转为印刷体,还能对重点内容圈选标注,生成结构化笔记。笔者用它记录课程时,边听边写的草稿,课后只需点击“整理”,就能得到分章节、带重点标记的电子文档,效率提升显著。
三、生态协同:不是孤立设备,而是生产力枢纽
智能办公本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与其他设备的协同上。Air2 Pro深度适配科大讯飞“办公全家桶”,通过“飞书”“钉钉”等常用办公软件可快速同步笔记,与手机、电脑、平板实现“多端互通”。例如,会议中用Air2 Pro记录的重点,能实时同步到手机,方便会后立即在工作群里分享;出差时用它写的方案草稿,回到办公室可直接拖拽到电脑端继续编辑。它内置的“讯飞语记”“印象笔记”等应用,进一步扩展了使用场景——无论是灵感速记、日记记录,还是项目规划,都能在一个设备上闭环完成。
谁最需要Air2 Pro?
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度使用,笔者认为这款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主要有三类:
- 商务人士:频繁开会、出差,需要高效记录与整理;
- 学生/研究者:依赖笔记整理,需要手写与电子记录的无缝切换;
- 创作者:灵感稍纵即逝,需要便捷的多格式记录与跨平台同步。
对于普通用户,若日常仅需基础记录功能,Air2 Pro的“智能”属性可能稍显“过剩”;但对高频办公或学习人群而言,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提升生产力的“外挂”。
从“能记录”到“会思考”,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Air2 Pro用AI技术重新定义了“办公本”的边界。它没有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围绕用户最痛的“记录-整理-输出”场景做深做透。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真正“解放双手”的智能设备,这款产品值得重点考虑。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