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AIGC >

从技术到市场:AI企业高效获客的三大核心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5-05-17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当全球AI企业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当ChatGPT、GPT-4等现象级产品不断刷新公众认知,AI赛道的竞争早已从“技术赛跑”转向“市场落地”。对于AI企业而言,如何将复杂的技术能力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价值,如何在信息过载的市场中精准触达目标客户,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增长的关键命题。本文结合行业头部企业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三大核心营销策略,为AI企业的市场突围提供参考。

一、精准定位:从“技术思维”转向“用户价值思维”

多数AI企业在早期常陷入一个误区:过度强调技术参数(如模型准确率、算力效率),却忽略了用户真实的需求场景。例如,某计算机视觉企业曾将“支持1000+类物体识别”作为核心卖点,但B端客户更关心的是“能否在工厂产线中精准识别0.1mm的瑕疵”——技术优势必须与具体场景的痛点强关联,才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建立“用户价值地图”:首先通过深度调研明确目标客户的“核心痛点”(如制造业的质检效率、医疗行业的影像分析成本),再将技术能力拆解为“可量化的价值点”(如“将质检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降低70%的影像误诊率”)。以商汤科技为例,其在智慧交通领域并未泛泛宣传“AI算法”,而是针对交警部门“事故响应慢”的痛点,推出“AI事故自动识别系统”,通过“30秒内自动识别事故并推送报警”的具体承诺,快速打开了市场。

关键动作:定期与客户共创需求文档,将技术参数转化为“成本降低率”“效率提升比”等可衡量的价值指标,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营销陷阱。

二、场景渗透:用“可感知案例”打破认知壁垒

AI技术的抽象性往往让客户产生“不确定性焦虑”——“这个系统真的能解决我的问题吗?”“落地周期会不会太长?”。此时,“可复制的成功案例”比任何技术白皮书都更有说服力
头部AI企业的实践显示,打造“场景化案例库”需遵循“三维度法则”:

  1. 行业垂直化:按客户所属行业(如金融、教育、能源)分类,突出“同行业成功经验”。例如,旷视科技在物流领域推出“河图系统”时,重点展示与京东、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的合作案例,让潜在客户直观看到“同行如何受益”。

  2. 细节可视化:案例描述需包含具体场景(如“某3C制造工厂的手机屏幕质检线”)、问题现状(“人工质检漏检率5%,日均损耗12万元”)、解决方案(“部署AI质检系统+定制化模型训练”)、落地效果(“漏检率降至0.3%,年节省成本200万元”)。数据越具体,可信度越高。

  3. 传播多渠道:通过行业展会、客户证言视频、白皮书等形式输出案例,同时在官网设置“行业解决方案”专区,让客户能快速找到与自身业务匹配的参考。

    数据验证:某AI客服企业曾测试两种营销方式——纯技术介绍vs.场景化案例展示,后者的客户留资率提升了45%,转化周期缩短30%。

    三、生态共建:构建开放合作的增长飞轮

    AI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单靠企业自身难以覆盖所有场景,“生态合作”已成为AI企业扩大市场覆盖的关键策略。这一策略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层:与行业平台合作,借势流量入口。例如,华为云AI通过接入钉钉、企业微信等协同办公平台,将AI能力(如智能会议纪要、合同审核)嵌入企业日常工作流,实现“无感触达”。对于中小型AI企业,可选择与垂直领域的SaaS平台(如餐饮行业的客如云、零售行业的有赞)合作,通过“技术插件”的形式触达平台上的中小客户。
    第二层:与开发者共建,扩大技术边界。开放算法平台、提供开发者工具包(SDK/API),不仅能降低客户的使用门槛,还能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基于企业技术开发衍生应用,形成“技术-应用-客户”的正向循环。以百度飞桨为例,其开放深度学习框架后,吸引了超千万开发者参与模型开发,衍生出教育、能源等领域的数百种行业应用,间接为百度AI拓宽了市场覆盖面。

    核心逻辑:通过生态合作,AI企业从“技术供应商”升级为“生态赋能者”,既降低了客户的决策成本,又通过合作伙伴的资源网络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在AI技术与商业需求加速融合的今天,企业的营销能力已成为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从用户价值出发精准定位、用场景案例打破认知壁垒、通过生态合作扩大覆盖——这三大策略不仅能帮助AI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获客,更能为长期的客户留存与品牌溢价奠定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16977.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