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AIGC >

AI智能深度赋能: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5-15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石化行业长期面临安全生产压力大、设备运维成本高、绿色转型任务重等核心挑战。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开始探索“AI+”融合路径,通过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耦合,逐步突破传统生产模式的边界。从风险预警到设备运维,从能耗优化到工艺改进,AI正以“看不见的手”重塑石化企业的生产逻辑,成为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

一、AI筑牢安全生产“智能防线”,破解高风险场景管理难题

石化生产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介质,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巡检与经验判断,存在盲区覆盖不全、异常响应滞后等问题。AI技术的引入,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以某大型炼化企业为例,其通过部署AI视觉分析系统,在生产区、罐区等关键区域安装智能摄像头,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实时监测人员违规行为(如未戴安全帽、闯入禁行区域)、设备异常状态(如管道泄漏、阀门松动)。系统可在0.3秒内识别风险并触发警报,将人工巡检的“事后追溯”变为“事前干预”。更值得关注的是,结合历史事故数据训练的风险预测模型,能通过分析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200+参数的动态关联,提前4-8小时预警潜在安全隐患,近一年来帮助企业减少87%的低级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

二、智能运维重塑设备管理模式,从“计划维修”到“预测性维护”

石化企业的大型机组(如压缩机、泵类设备)价值高、停机损失大,传统“定期检修”模式易造成过度维护或维修不足。AI技术与工业物联网(IIoT)的结合,让设备运维进入“精准时代”。
某石化企业的关键机泵群上部署了边缘计算+AI诊断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振动、温度、电流等12类数据,利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系统不仅能识别轴承磨损、转子不对中、油膜振荡等常见故障,还能预测故障发展趋势,给出“何时需要维护、具体更换哪些部件”的精准建议。数据显示,该系统应用后,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缩短60%,维修成本降低35%,单台机组年节约费用超百万元。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设备模型,还能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设备性能,为工艺调整与设备选型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资产利用率。

三、AI驱动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成为石化企业的核心课题。AI凭借强大的优化能力,正成为绿色转型的“加速器”。
在能耗优化方面,某烯烃生产企业通过AI工艺优化系统,将裂解炉、压缩机等关键装置的工艺参数与生产负荷、原料性质等变量关联,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动态调整操作参数。系统运行后,装置综合能耗下降4.2%,年节约标煤2.3万吨。在碳管理领域,AI技术还可构建全流程碳足迹追踪模型,通过分析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碳排放数据,识别高排放节点并提出改进方案。例如,某炼化一体化企业应用该模型后,明确了“蒸汽系统余热回收”“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处理”两大减碳重点,当年碳排放强度下降5.8%,为后续碳交易与碳资产运营奠定了基础。
从单点应用到全流程渗透,AI智能技术正在石化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中释放出“乘数效应”。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效率瓶颈与安全痛点,更推动企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随着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AI或将深度参与工艺研发、供应链协同等更复杂场景,为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14110.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