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通用大模型被视为AI产业的“基础设施”,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强大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能力,为千行百业提供可扩展的智能底座。目前,国内通用大模型赛道已形成“科技巨头+新锐玩家”的竞争格局。
百度凭借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20余年的积累,其“文心一言”大模型在中文语义理解、多模态生成等场景中表现突出。数据显示,文心大模型已迭代至4.0版本,参数规模超千亿级,覆盖搜索、智能云、自动驾驶等百度核心业务,同时开放API接口为金融、制造等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阿里达摩院推出的“通义千问”则依托阿里生态的电商、物流、金融场景优势,重点强化商业决策支持能力。例如,在双11大促期间,通义千问可为商家自动生成商品标题、营销文案,并通过消费数据预测库存需求,将运营效率提升30%以上。
通用大模型的普及,加速了AI向垂直领域的渗透。但与“大而全”的通用模型不同,垂直场景AI企业更注重“技术-需求”的精准匹配,通过深耕特定行业的痛点,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医疗AI领域,推想科技、鹰瞳科技是典型代表。推想科技聚焦肺部疾病筛查,其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分析CT影像,可在3秒内识别肺结节、肺炎等病灶,准确率达95%以上,已进入全国2000余家医院;鹰瞳科技则将AI与眼底影像结合,通过视网膜病变检测早期预警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产品覆盖基层医疗和健康管理机构。
工业AI赛道,深兰科技、树根互联分别从“视觉检测”和“设备管理”切入。深兰科技的工业视觉系统可替代人工完成精密零件的表面缺陷检测,误检率低于0.1%,在3C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广泛应用;树根互联基于“根云平台”,通过AI算法分析工业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故障预测和远程维护,帮助制造企业降低20%以上的停机损失。
AI的爆发式发展,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算力、算法框架、AI芯片等领域的企业,虽不直接面向C端用户,却是整个产业的“基石”。
算力服务方面,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通过“AI大模型训练平台”为企业提供弹性算力支持。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训练平台为例,其基于昇腾AI芯片构建的算力集群,可将大模型训练时间从 weeks 级缩短至 days 级,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门槛。
AI芯片领域,寒武纪、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企业正打破国外垄断。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专注云端推理,已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场景;壁仞科技的“BR100”芯片支持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单芯片算力达1024TOPS(INT8),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
从通用大模型的“造风者”,到垂直场景的“解题者”,再到基础技术的“赋能者”,不同类型的AI企业共同编织着AI产业的生态网络。2024年,随着政策支持、资本投入与市场需求的持续加码,AI企业的竞争将从“技术突破”转向“价值落地”——谁能更高效地将AI能力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价值,谁就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占据先机。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12655.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