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企业AIGC >

AI人工智能企业股票一览表:2024年高潜力科技股投资指南

发布时间:2025-05-14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当ChatGPT掀起全球AI热潮,当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批量上路,当AI大模型渗透金融、医疗、制造等全领域——人工智能(AI)已从概念落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引擎。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AI赛道的优质企业股票,正成为捕捉科技红利的关键。本文将围绕当前AI产业链核心环节,梳理值得关注的AI人工智能企业股票清单,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参考方向。

一、AI产业链全景:从底层到应用的投资图谱

AI产业的爆发依赖“算力-算法-应用”的全链条协同。要筛选优质AI企业股票,首先需明确产业链的三大核心层级:

  • 基础层:提供算力支撑,包括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等硬件;

  • 技术层:聚焦算法研发,如大模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等;

  • 应用层:将AI技术落地到具体场景,如智能驾驶、AI医疗、工业质检等。

    不同层级的企业因技术壁垒、盈利模式差异,股票表现也各有特点。以下将按层级分类,列举当前市场关注度高、成长性突出的AI企业。

    二、基础层:算力“卖水人”,AI发展的底层基石

    算力是AI的“电力”,随着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激增,算力基础设施企业的业绩确定性更强
    1. 英伟达(NVDA.US)
    作为全球GPU芯片龙头,英伟达A100/H100芯片几乎垄断大模型训练市场,2023年第四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暴涨279%至184亿美元。其CUDA生态壁垒深厚,短期内难有替代者,是AI算力赛道的“核心标的”。
    2. 寒武纪(688256.SH)
    国内AI芯片自主化的代表,专注云端、边缘端智能芯片研发。公司2023年推出的思元590芯片支持千卡级并行训练,已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是国产替代逻辑下的高弹性标的。
    3. 浪潮信息(000977.SZ)

    服务器领域的“算力交付商”,其AI服务器市占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三。2023年公司与百度文心大模型深度合作,推出定制化算力方案,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直接受益于国内大模型军备竞赛。

    三、技术层:算法引领者,大模型时代的“大脑”竞争

    技术层企业以算法研发为核心,大模型的出现让这一层级的竞争从“单点技术”转向“通用能力”。
    1. 微软(MSFT.US)
    通过对OpenAI的深度投资,微软将GPT系列大模型集成至Azure云、Office 365等核心产品,2023财年智能云业务营收达6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云+AI”的协同模式,构建了从算力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2. 百度(BIDU.US/9888.HK)
    国内大模型“头雁”,文心大模型已迭代至4.0版本,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等维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3年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20%,其中AI大模型驱动的解决方案占比超35%,商业化落地速度领跑国内。
    3. 商汤科技(00020.HK)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算法王者”,其SenseCore大装置支持千亿参数模型训练,已服务智慧城市、智慧商业等场景。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38%,技术壁垒持续加固,是AI技术层的“长期潜力股”。

    四、应用层:场景落地者,AI价值的最终兑现

    应用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能解决具体痛点、具备可复制商业模式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
    1. 中科创达(300496.SZ)
    智能汽车AI软件龙头,为车企提供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全栈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与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厂商深化合作,订单覆盖全球前20大车企中的18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持续驱动业绩增长。
    2. 卫宁健康(300253.SZ)
    医疗AI的“落地先锋”,其“A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已在全国2000余家医院上线,辅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30%以上。2023年公司医疗AI业务营收同比翻倍,政策对“AI+医疗”的支持使其具备高确定性。
    3. 海康威视(002415.SZ)

    安防AI的“转型标杆”,从传统摄像头厂商升级为“物联感知+AI算法”综合服务商。2023年公司推出的“深眸”系列AI摄像机,在工业质检场景中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9.9%,To B端行业解决方案营收占比提升至45%。

    五、投资AI股票的关键考量

    选择AI企业股票时,需重点关注三点:

  • 技术壁垒:是否掌握核心专利(如芯片架构、大模型训练框架);

  • 商业化能力:营收中AI相关业务占比是否持续提升;

  • 政策适配性:是否符合“自主可控”“产业数字化”等国家战略方向。
    当前AI产业仍处于“技术驱动”向“场景驱动”过渡阶段,兼具技术储备与落地能力的企业,更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领涨标的
    (注:文中涉及股票仅为行业分析案例,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qiyeaigc/11869.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