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6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 避雷指南:虚假宣传的AI培训机构常见套路与维权方法
一、虚假宣传的常见套路
结合近期AI培训市场投诉案例(如黑猫投诉、新浪财经等平台曝光),虚假宣传的AI培训机构主要有以下5类典型套路:
具体表现:
机构通过虚构成功案例(如“63岁张大爷学AI后月入8188元”“新手单月赚1万元”)、夸大技术价值(如“学3个月就能出商业级作品,每单600-1000元”)等话术,利用学员“急于赚钱”“害怕被时代淘汰”的焦虑,诱导报名。
案例:
具体表现:
机构在学员群内安排冒充的“优秀学员”,散布“五天发布作品赚200元”“高阶班学员月入翻倍”等虚假信息,营造“大家都在赚钱”的假象,引诱学员升级到更贵的高阶课程(如从0元体验课→1980元基础课→365元实操课)。
案例:
具体表现:
机构宣传“技术小白能听懂”“涵盖AI核心技术”,但实际课程粗制滥造:
内容是“注册ChatGPT账号”“用无代码平台生成文案”等基础操作,与“AI核心技术”无关;
用录播代替直播,无实操演示(如李一舟课程被投诉“1300条投诉中,内容质量差占近四分之一”);
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
机构通过霸王条款限制退费:
合约标注“7天无理由退款”,但课程安排为“每3天一节20分钟课”,学员发现内容差时已超过7天;
二、维权方法:从“避坑”到“追责”的实用步骤
查资质:确认机构是否有办学许可证(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行业认证(如AI培训资质);
看口碑:通过社交媒体(知乎、小红书)、投诉平台(黑猫投诉、12315)查看学员真实评价,避免选择“差评多、投诉多”的机构;
保存宣传资料:截图机构的广告(如“月入上万”“速成专家”的承诺)、朋友圈/群聊中的虚假信息(如托的赚钱截图);
保留合同与支付记录:保存培训合同(重点看“退费条款”“课程内容约定”)、支付凭证(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
先协商:向机构提出合理诉求(如“退部分学费”“全额退款”),告知若不解决将采取“投诉”“媒体曝光”等方式,部分机构会因“怕影响声誉”妥协;
投诉举报:
向消费者协会(12315热线、“全国12315平台”)投诉,要求调解;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如机构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局),反映“虚假宣传”“欺诈行为”;
起诉条件:若协商、投诉无效,可向法院起诉,依据以下法律要求退款和赔偿:
《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如夸大培训效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赔偿消费者损失(如“退一赔三”);
三、总结:理性对待AI培训
AI培训的核心是“学习工具使用+提升技能”,而非“快速赚钱”。选择机构时,需远离“高收入”“速成”的噱头,优先选择“口碑好、内容实、资质全”的机构(如头部教育平台的AI课程)。若遭遇虚假宣传,及时保留证据,通过“协商→投诉→起诉”的流程维护权益。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aishangye/77603.html
下一篇:AI办公培训后能否独立开发插件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