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AI商业应用 >

AIGC伦理与创新,同济独家课程模块

发布时间:2025-05-30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伦理与创新领域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了前瞻性和系统性,其独家课程模块结合了技术探索与社会责任,形成了以下特色框架: 一、AIGC伦理课程体系 伦理规范研究模块 基于《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加强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的任务部署,开设人工智能伦理必修课,涵盖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验证、AI社会影响评估等内容。课程采用”理论推演+行业案例+模拟决策”三维教学模式,如通过医疗AI误诊案例探讨责任归属机制。 技术伦理实验室 建设沉浸式伦理推演空间,学生可实时观测算法决策过程并进行干预实验。如通过城市交通调度系统模拟,分析算法优化与人本需求的矛盾平衡策略。 二、创新实践培养体系 AIGC协同创作工坊 在设计与创意学院课程中,设置”人机共创”项目模块。学生需使用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完成设计初稿,再通过物理界面实现实体化改造,重点培养技术工具与人文创意的融合能力。 垂直领域创新赛道 开设建筑、医学、土木等学科专属AI应用课程。如土木工程学院开发的知识CivilGPT系统,将大模型技术融入工程风险评估教学,获校级教学案例特等奖。 三、跨学科融合机制 数字人文研究组 联合哲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教授组建跨学科团队,针对生成式AI的版权争议、情感欺骗等前沿问题开展联合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 政策模拟沙盘 开发AI治理决策模拟系统,学生可扮演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角色,针对《生成式AI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进行合规推演,培养技术治理思维。 四、社会服务延伸 伦理风险评估服务 课程设置企业真实项目实践环节,如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AI客服系统的偏见检测服务,相关成果可纳入创新创业学分。 公众科普矩阵 要求学生将复杂伦理问题转化为科普内容,通过短视频、交互游戏等形式向社会传播,考核指标包含大众传播效果数据。 该课程体系已形成显著特色:在技术迭代层面,保持与ChatGPT-o、Sora等前沿技术同步更新;在价值引导层面,建立”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社会效益”三重评估模型。智慧招生管理平台等教学成果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印证了其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aishangye/33693.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