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7源自: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融质科技编辑部
各位想学AI技术的宝子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号称“包就业”的AI培训机构?我跟你们说,这背后可能藏着大陷阱呢!
当前AI培训市场里,“包就业”承诺大多都是虚假宣传。好多机构用高薪就业、零门槛转行这些话术吸引学员,可实际上课程质量差得离谱,就像用免费素材拼凑出来的大杂烩,教的也是模板化操作;老师也没啥实战经验,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且所谓的“包就业”,要么是推荐些低端岗位,要么就是虚构合作企业忽悠人。学员不仅学不到真本事,还可能遇到退款难、被诱导贷款这些糟心事。
接下来我给你们揭露“包就业”骗局的三大核心套路。
第一个套路是虚假承诺与夸大宣传。机构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学完月入2万+”“推荐名企就业”,但其实都是造假。他们会虚构合作企业,说和头部科技公司合作,结果根本没就业渠道;还会包装虚假案例,比如72岁老人“月入3万”这种离谱的事都能编出来;甚至偷换概念,把推荐销售、客服这些低门槛岗位说成“包就业”,或者借外包公司雇佣一下就辞退。
第二个套路是劣质课程与师资造假。课程注水严重,教学内容就是网络免费素材拼凑,把剪映模板操作包装成“AI影视剪辑”,高阶技术也只停留在理论,没实战指导。师资更是虚标,讲师没行业经验,还冒充“DeepSeek技术专家”“大厂工程师”,却拿不出资质证明。
第三个套路是合同陷阱与维权困境。合同条款模糊,只写“推荐就业”,却不约定岗位、薪资和违约责任。要是想退款,他们就以“课程已交付”为由拒绝,还会诱导学员转低价课程抵消费用。更过分的是,有些机构联合网贷平台,用“分期免息”诱导学员借贷,利息高得吓人。
那怎么避坑呢?我有四步避坑指南。
第一步,查师资背景,要重实战轻头衔,让机构公示讲师项目经历,别被“三天速成名师”忽悠了。
第二步,验课程深度,技术比话术重要。合规课程得有工具链全流程和商业级实战,试听时要考察是否讲解底层逻辑,而不是只教“咒语关键词”。
第三步,审合同细节,明确就业保障。要求书面注明推荐岗位、薪资范围和合作企业,还有未履约的退款比例和时限。别信“包就业”话术,选“推荐就业+薪资保险”的机构。
第四步,理性评估需求,破除“转行神话”。AI岗位没那么好进,算法工程师得有数学和编程基础,高薪岗位普遍要求硕博学历。短期培训根本学不到技术深度,优先选高校/企业联合课程。
要是真遇到问题,个人维权可以收集证据向消协投诉,涉嫌诈骗就报警。行业也在整改,国家推动职业认证体系,抖音、B站这些平台也清理了虚假课程,上线师资公示功能。
终极建议就是,别信“低门槛高回报”的鬼话,选能公开试听、分阶段付费的机构,看就业结果,别只看承诺!大家可千万别掉进这些“包就业”的陷阱里呀!
欢迎分享转载→ https://www.shrzkj.com.cn/aishangye/141264.html
Copyright © 2025 融质(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2024065424号-2XML地图